狗狗傷口護理完全指南|家庭急救、犬隻傷口消毒與包紮技巧

狗狗傷口護理完全指南:家庭狗狗傷口護理步驟與感染預防

主要結論:透過正確的狗狗傷口護理,可有效降低感染風險、加速癒合,讓毛孩重返活力生活!

一、了解常見傷口類型

  • 擦傷(Abrasion):毛孩在奔跑時,皮膚表層因摩擦產生紅腫或輕微出血。
  • 切割傷(Laceration):尖銳物品造成的深度切口,需要更仔細的寵物傷口包紮。
  • 撕裂傷(Avulsion):組織或皮膚大面積剝離,建議立即就醫。

二、護理前準備:打造安全消毒環境

  1. 選擇無塵、亮度足夠的空間進行傷口清理。
  2. 準備工具:無菌棉球與紗布、生理食鹽水、碘伏或氯己定溶液、消毒剪刀與止血鉗、彈性繃帶及防舔咬頸圈。
  3. 穩定情緒:輕聲安撫狗狗,並用零食分散注意力。如遇抗拒,可請人協助或諮詢獸醫。

三、家庭狗狗傷口護理步驟

1. 清創與消毒

先以溫水沖洗表面髒污;使用生理食鹽水清洗傷口,再以無菌紗布輕拍至乾;以棉籤蘸取碘伏或氯己定,從中心向外圈畫式塗抹,完成犬隻傷口消毒

2. 止血與包紮

輕壓傷口數分鐘以止血;若持續滲血,請採用寵物傷口包紮方法:放置無菌敷料,再以彈性繃帶包紮,並佩戴防舔咬頸圈。

3. 外用與日常護理

切割或撕裂傷可塗抹獸醫推薦抗菌軟膏;每日檢查傷口,注意是否有膿性分泌物,這是狗傷口感染預防的重要環節;定期更換敷料。

四、如何幫狗狗處理傷口:觀察與促進癒合

  • 紅腫熱痛:輕微紅潤為正常,劇烈紅腫或疼痛需就醫。
  • 分泌物:透明或淡黃漿液正常;膿液或帶血分泌物恐為感染。
  • 行為變化:持續跛行、食慾不振或嗜睡可能暗示疼痛或全身性感染。

促進癒合小秘訣:提供高蛋白飼料與維生素A、C;避免劇烈運動,每日短時散步;保持居家環境乾淨。

五、何時需要專業協助

  • 傷口深度超過1公分或邊緣不整齊。
  • 伴隨無法自行清除的異物。
  • 無法止血或出血量大。
  • 出現發熱、化膿、惡臭等感染徵兆。
  • 未曾接種疫苗或有破傷風風險。

常見問題

何時需要專業協助?

當傷口深度超過1公分、邊緣不整齊、伴隨無法自行取出的異物、出血量大且無法止血或出現發熱、化膿等感染徵兆時,請立即就醫。

如何促進傷口癒合?

提供高蛋白飼料與維生素A、C強化組織修復;避免劇烈運動,每日短時散步;保持居家環境乾淨減少感染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