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判斷貓狗吃到異物?主人必學的急救知識與預防全攻略 | Forever Pets

如何判斷貓狗吃到異物?主人必學的急救知識!

貓狗誤食異物是每位寵物主都可能遇到的危機,特別是對於年輕、好奇心旺盛的毛孩來說,家中許多日用品都可能成為他們的「目標」。了解如何判斷貓狗吃到異物,以及掌握正確的急救步驟和預防措施,是每位主人不可或缺的寵物健康知識。本文將深入介紹貓狗異物誤食的常見症狀、危險性、處理方法與預防技巧,並結合香港寵物急診資訊,協助你守護毛孩健康。

根據香港獸醫協會統計,貓狗誤食異物的個案逐年增加,常見於節日、搬家或家庭聚會期間。異物包括塑膠袋、毛線、橡皮筋、玩具碎片、骨頭、衣物、首飾、甚至是貓砂等。這些物品一旦進入消化道,輕則引起腸胃不適,嚴重時可能導致腸阻塞或穿孔,威脅毛孩生命安全。

貓狗異物症狀有哪些?

如果你發現毛孩出現以下症狀,請務必提高警覺:

  • 頻繁嘔吐或乾嘔,尤其是進食後不久
  • 持續流口水、口腔有異味或咀嚼異常
  • 腹部腫脹、疼痛,表現出不安或持續舔肚子
  • 突然食慾不振或拒食,精神萎靡
  • 大便出現異常(如帶血、變細、便秘或腹瀉)
  • 出現嗚咽、焦躁、走路姿勢改變等行為異常

這些症狀可能是貓狗異物卡住食道、胃部或腸道的警號。若出現上述情況,請立即聯絡獸醫,切勿拖延。

異物種類及危險性

貓狗最常誤食的異物包括:

  • 毛線、線團、橡皮筋、塑膠袋、繩索、棉花棒
  • 小型玩具、積木、鈕扣、首飾、電池、硬幣
  • 骨頭、雞骨、魚骨、果核、玉米芯
  • 貓砂、乾燥劑、藥物、清潔劑包裝等

這些異物一旦被吞下,可能卡在消化道不同位置。細長或尖銳物品(如針、牙籤、骨頭碎片)容易刺穿腸壁,導致出血或感染。塑膠袋、毛線等則可能纏繞腸道,造成腸阻塞甚至壞死。

根據獸醫臨床經驗,異物卡在腸胃道超過24小時會大幅增加併發症風險,嚴重時需進行手術取出。部分異物如電池、藥物誤食,還會釋放有毒物質,對貓狗造成致命危害。

異物誤食後該怎麼辦?

當你懷疑或確定貓狗誤食異物,正確處理方式如下:

  • 切勿自行催吐或餵食油鹽水,這可能加重傷害。
  • 保持冷靜,觀察毛孩的呼吸、精神與排泄狀況。
  • 立即聯絡獸醫或帶毛孩前往最近的寵物急診中心。
  • 如能確認異物種類與數量,請主動告知獸醫。
  • 獸醫會根據情況安排X光、超聲波等檢查,判斷是否需手術。

部分異物可經內視鏡或催吐排出,但若已卡住或造成腸阻塞,則需進行外科手術。手術後需密切監察毛孩恢復情況,並遵循獸醫指示餵食易消化、低敏配方或凍乾零食等,協助腸胃修復。

香港地區24小時寵物急診中心建議預先查好聯絡方式,如:
香港愛護動物協會(SPCA)CityU VMC動物醫療中心等,遇緊急情況可即時求助。

預防與日常照顧建議

  • 定期檢查家中環境,收好細小物品、塑膠袋、線團等,減少毛孩接觸危險異物的機會。
  • 選擇安全、無毒、耐咬的潔齒玩具和凍乾零食,既能滿足啃咬需求,又能減少誤食風險。
  • 餵食時避免給予骨頭、果核、玉米芯等高危食物。
  • 監督幼犬幼貓玩耍,避免小朋友將玩具、積木等掉落地上。
  • 定期學習寵物急救知識,熟悉香港本地急診資源。

此外,培養毛孩良好的飲食與生活習慣(如定時餵食、使用無穀物低敏糧),能減少誤食異物的機會。多與毛孩互動,分散牠們的注意力,也能降低好奇心導致的危險行為。

延伸閱讀與Q&A

常見問題 專業解答
貓狗誤食異物後多久會出現症狀? 通常數小時內會出現嘔吐、腹痛、食慾不振等症狀,但部分異物可延遲數天才發作。
哪些異物最危險? 尖銳物(如針、骨頭)、有毒物(如電池、藥物)、長條狀物(如毛線、繩索)風險最高。
寵物誤食異物後可以自行催吐嗎? 不建議自行催吐,應立即聯絡獸醫,讓專業判斷處理方式。
手術後如何照顧毛孩? 遵照獸醫指示餵食易消化、低敏配方或凍乾零食,並密切觀察恢復情況。
香港有哪裡可以24小時寵物急診? 如SPCA、CityU VMC等,建議平日先查好聯絡方式,遇緊急情況能即時求助。

結語

貓狗誤食異物雖然常見,但只要主人具備正確判斷力、急救知識和預防意識,就能大幅降低毛孩受傷風險。建議平時多學習寵物健康急救、選購安全玩具與低敏配方糧食,並善用香港本地寵物急診資源,讓毛孩健康快樂每一天。
想了解更多寵物健康資訊、凍乾零食、潔齒玩具、低敏配方推薦,歡迎持續關注 foreverpets.hk!

© 2025 Forever Pets. 凍乾零食、潔齒玩具、香港寵物健康資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