犬糧選購指南:如何挑選最適合毛孩的犬糧配方

選擇合適的犬糧,不僅能維持狗狗的體重與活力,更能預防皮膚敏感、消化不適等健康問題。但面對市場上五花八門的「天然糧」「機能糧」,寵物主人該如何判斷?本文整理5大選購關鍵,幫你為毛孩找到最匹配的飲食方案!
一、先搞懂毛孩的「個性化需求」
挑選犬糧的第一步,是先考慮狗狗的獨特狀況——年齡、體型、活動量與健康狀態,都會影響配方需求。
1. 按年齡選擇:不同階段需求大不同
幼犬(0-1歲)
需高蛋白(22-32%)、高熱量配方,支持骨骼與肌肉發育,建議選擇「成長配方」。
成年犬(1-7歲)
均衡營養為主,蛋白質約18-25%,避免過量熱量導致肥胖。
老年犬(7歲以上)
需低熱量、易消化配方,可選含葡萄糖胺的「老年配方」,保護關節。
2. 按活動量調整:活力與熱量要匹配
- 高活動量(如工作犬、運動犬):選擇熱量較高的配方,避免體重下降。
- 低活動量(如室內犬、老年犬):控制脂肪含量(≤15%),預防肥胖。
3. 特殊健康需求:針對問題選配方
- 皮膚敏感:優選含Omega-3(魚油)、不含人工色素的配方。
- 消化脆弱:選擇含益生菌、低麩質的「低敏配方」。
- 腎臟問題:需低磷、低蛋白配方(建議遵從獸醫指導)。
二、學會看「成分表」:避開這些雷區
犬糧包裝上的「成分表」是判斷品質的關鍵,記住3個原則:
-
首位成分必須是動物性蛋白
- 理想成分:雞肉、牛肉、鮭魚等完整肉類(標註「新鮮」「冷凍」更佳)。
- 避開:「肉粉」「動物副產品」(來源不明,品質難保)。
-
避免多餘添加物
- 拒絕:人工色素(如Red 40)、防腐劑(BHA/BHT)、過量穀物(玉米、小麥可能引發過敏)。
-
營養標籤要清晰
- 確認有「保證分析」(Guaranteed Analysis),標明蛋白質、脂肪、纖維的最低/最高含量。
三、常見選購誤區:別被行銷術語迷惑
「天然糧」≠ 一定好
台灣與香港對「天然」無統一標準,仍需看具體成分。
進口糧不一定適合本地狗狗
部分歐美配方熱量偏高,可能不適合亞洲犬種的代謝習慣。
換糧太急易出問題
新舊犬糧需逐步混合(第1-2天:舊糧70%+新糧30%,依此類推),避免腸胃不適。
四、最後一步:觀察毛孩的適應反應
購買小包裝試用後,注意觀察狗狗的狀態:
理想表現
- 糞便成形
- 毛髮亮澤
- 活力充沛
需更換的信號
- 持續軟便
- 皮膚發癢
- 食慾下降
總結
挑選犬糧沒有「最好」,只有「最合適」。先確認毛孩的年齡、健康與活動量,再學會讀懂成分表,避開多餘添加物——做到這幾點,就能大幅降低選錯風險,讓毛孩吃得健康又開心!